香港力推资产代币化 跨境支付痛点待解,金融科技创新力推新模式
尽管数字技术不断发展,跨境支付在费用高昂、到账费时、欺诈风险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痛点。不仅是个人跨境支付需求旺盛,许多中小企业在跨境业务中也渴望支付体验得到提升。
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启动Ensemble项目,通过创新的金融基础设施助力代币化市场发展,同时与泰国央行合作探索跨境代币化应用,为全球支付和金融市场注入新的可能性。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表示,代币化技术有望成为跨境支付的变革力量。目前,中小企业在国际业务中面临手续费昂贵、到账周期长等问题,而代币化有助于实现点对点支付,无需中介且全天候在线运行。此外,代币化支付具有可编程性和执行力,如果能加上跨币种抵押功能,将极大推动全球实时支付的实现。
跨境支付技术突破与产业期待
在第九届香港金融科技周上,跨境支付成为讨论的热点。蚂蚁集团、腾讯等公司展示了各自的支付解决方案和未来布局。腾讯副总裁、金融科技负责人林海峰指出,传统支付成本较高,早在2014年,全球仍有700多万台POS机在运行,但随着移动支付普及,二维码技术已成为主流,支付成本显著降低,不仅消费者受益,银行的运营成本也得以减少。
井贤栋进一步透露,支付宝香港用户已达420万,可在全球50多个国家进行电子支付,并与当地商户合作服务中国用户。伴随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融合,香港居民赴内地的旅游需求持续高涨,而内地旅客也常前往香港消费。香港支付宝已与200多个应用程序合作,跨境旅行者能够使用该平台支付交通费用与购物消费,便利性大大提升。
金融科技创新推动跨境支付发展
跨境支付需求的快速增长伴随了电子商务的普及,但诸如手续费高昂、到账时间延长、欺诈风险等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完全解决。林海峰表示,腾讯在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开展了许多支付基础设施建设,以期应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和跨境支付的旺盛需求。他认为,未来金融科技的进步将带来更多支付解决方案。
香港金融管理局近日宣布与泰国央行合作,基于Ensemble和San1等项目进行跨境代币化探索,试图通过货币代币化实现贸易支付和碳信用等实际应用。今年8月推出的Ensemble沙盒涵盖四大领域:固定收益、投资基金、流动性管理、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以及贸易和供应链融资,为代币化支付技术提供了测试环境。
在第九届香港金融科技周上,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指出,代币化与加密货币并非同一概念。代币化可以将个人资产记录下来,并生成一系列便捷应用。目前,香港金融管理局与泰国、巴西等多国央行展开跨境合作,初期利用代币化存款和央行数字货币探索更多代币化应用场景。
为进一步促进跨境支付的无缝衔接,香港金融管理局正与中国人民银行密切合作,计划将香港的快速支付系统(FPS)与内地的网上银行支付系统(IBPS)对接,以支持7*24小时的小额跨境实时汇款服务。未来,用户只需使用手机号码等识别码即可完成跨境支付,试点服务预计将在明年中期推出。
香港力推资产代币化 跨境支付痛点待解,金融科技创新力推新模式
探索全球代币化中心定位
井贤栋指出,代币化将对全球跨境支付产生深远影响。跨境业务中,手续费昂贵、流程费时等问题使得企业望而却步,而代币化能够实现点对点、无中介、全天候的支付模式,并有望实现跨币种、跨银行的全球实时支付。对于香港这一金融中心,代币化还带来了全新的定位机会。他期望香港能够利用原有的IPO优势和先进的科技实力,发展成为证券型代币发行(STO)枢纽,推动绿色资产的代币化,并进一步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全球化和金融创新浪潮下,香港的代币化举措不仅致力于跨境支付领域的痛点解决,也期待为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提供更具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