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客户经理“不建议您买理财”?,整合大数据解释落实
作者丨吴霜 实习生蔡怡楠
编辑丨方海平
设计丨梁俏
居民理财的风险偏好已经到达冰点。
记者调研发现,2023年以来居民可投资产结构中,现金及存款占比持续上升,整体风险偏好明显下沉,资金转入安全边际更高的资产中。
与此大的趋势一致,一位城商行银行财富管理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其所在机构最受青睐的产品是存款和低波稳健的理财,在今年以来的金融资产新增中占到绝大部分比重。与过往相比,权益及权益混合等高波动资产客户配置比例下降,反映出客户的避险情绪依然浓郁。
报告调研:2023理财预期收益“保值-不亏就好”占比最高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和蚂蚁理财智库发布的《2023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居民的资产配置风险偏好整体下降。
该调研面向支付宝上18周岁以上投资者,共收到有效答卷10680份。从投资理财的年化收益预期来看,2023年预期为“保值-不亏就好”和“0%-5%”的占比分别为32%和22%,是近三年的最高值,合计超过50%。其中,预期收益区间为“0%-5%”的从2022年的13%大幅上升到今年的22%。
反映在资产配置上,银行存款类(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公募基金(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和债券类(包括债券或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是2023年居民投资比例最高的三项资产。其中,银行存款类占比增长11个百分点,达到74%。公募基金配置仍居于居民配置品类的第二位,但比例继续大幅下降,从2021年的44%到2022年的38%降至今年的31%;而从公募基金配置种类的问题回答可以看到,选择公募基金的受访者也有大部分配置的是偏债的公募基金。债券类资产在2022年取代股票成为居民配置最多的三类资产之后,今年继续增加6个百分点,达到27%。
同时,调研也关注了居民在未来对这些配置品类的增减持意愿。公募基金、信托、股票、投资性房产的增持意愿持续走低,存款、债券类配置意愿仍在增加。
抢、拼、转,中小银行大额存单受热捧
今年大家对存款的偏爱,从年初就开始流行的热词“存款特种兵”就可以管窥一斑。接近年终,社交媒体上依旧热衷于梳理仍存的利率4%以上的大额存单。抢额度、拼手速,国有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后,中小银行的大额存单受到投资者热捧。
记者梳理发现,国有行和大部分股份行目前已经将3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降至3%以下。比如,中国银行20万起存3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为2.65%;5年期为2.7%。招行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为2.9%。
而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农商行仍在营销利率较高的大额存单。11月29日,广东华兴银行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推文,促销其可转让个人大额存单,20万起存,3年期利率3.4%,5年期利率3.6%。
记者发现,不少理财客在各种平台上通过各种方式抢购大额存单的额度,并且互相交流“经验”。
在没有抢到额度的情况下,投资者开始转向另一种途径——购买被转让的大额存单。一般而言,大额存单在购买时可选择转让功能的,即如果想要提前赎回可以在银行app上挂出自己的存单,让其他人购买。挂出的存单利率则一般会低于购买时的利率,但可能会高于市场的最新利率报价。因此,等别人转让也成为获取高息存款的一种“捡漏”手段。
不过,能在转让市场购买到理想的存单有时需要一点运气。因为利率较高的存单产品一般也会被“秒光”,剩余的利率大概率和市场定价相差不多;此外部分转让的大额存单金额较大,且需要全部购买,不可拆分,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
银行理财趋势:
低波产品增加
其实四季度以来,银行理财的收益出现回暖,尤其是固收类产品,此外规模也开始逆转。
招商证券银行团队测算数据显示,11月前半月,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显著回升,定期开放式纯固收、定期开放式固收+、持有期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8%、4.9%、4.6%,同期定开债基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为5.1%。
规模方面,广发固收研究显示,进入11月,理财规模延续跨季后整体回升趋势,但扩容幅度边际递减。截至11月24日,银行理财存量规模环比增长386亿元至27.66万亿元。11月首周增加1649亿元至27.44万亿元,第二周仍保持千亿级的规模增幅,环比增长1227亿元至27.56万亿元,第三周增幅缩窄,环比增长611亿元至27.62万亿元,后一周环比增幅继续缩窄,仅较上周增386亿元。
对于理财规模的回升,南京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黄自权分析,其背后有四大原因:一是投资者情绪逐步修复。随着去年三季度的负反馈机制被阻断,以及银行理财破净率、业绩不达标比例下降等,投资者情绪有所恢复,理财资金有所回流和新增。二是理财产品设计更趋稳健。一些稳健型产品对大部分债券采用持有到期配置方式和票息策略,有效平滑产品净值波动。三是债市短期回暖。经济弱复苏支撑债市,资金面压力缓解提振交易情绪,短期债市反弹。四是存款利率下行,存款资金部分挤出。
黄自权表示,年末资产配置上,建议保持或增配固收类资产,并保持一定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持有,以构建稳健且具备流动性的投资组合。待市场强左侧或右侧机会出现,能有足够的资金摆布空间,抓住权益等高波动资产投资机会。
银行客户经理:
“不建议您买理财”
近期,记者在对银行网点的走访调研中发现,基层理财经理们似乎与客户一样也出现了“亏损PTSD”。
理财投资出现亏损给客户带来了资金损失,而对于将产品销售给客户的理财经理们来说,不断地投诉和抱怨也同样令他们心力交瘁。银行网点是一个综合超市,对这些银行网点的客户经理而言,承担的业绩指标包括存款、理财、保险等各种产品。相比之下,他们如今更愿意推荐存款、保险、或者长期限(大于1年)的理财产品。
上述《报告》显示,2023年居民对于长期投资的意愿呈现出更明显的两极分化。去年,66%的受访用户愿意持有理财产品的时间在一年以内,其中25%的用户不愿意持有理财产品起过三个月。今年,不愿意持有超过三个月的和愿意持有五年以上的用户占比均较去年提升1个百分点。
采访中,多位理财经理直接表示,“不推荐银行理财”,建议客户购买存款和保险。另一部分推荐银行理财的理财经理也主要关注收益的稳健性,主推持有期间在1年左右的产品。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银行理财的独立运营同时又与母行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总行存款负债与理财营销之间的矛盾也开始凸显。
上述城商行银行财富管理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其银行不存在引导存款和理财相互迁徙的考核导向,而更看重AUM这一整体性指标,“各家商业银行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银行没有办法决定客户想要做什么”。
他表示,2024年的“开门红”的筹备也与过往存在区别。既要兼顾避险需求,又要引导积极的资产配置。过往两年的股债波动,客户避险情绪高企,回避高波动资产如权益产品的投资,对存款和低波稳健理财的需求很旺盛。明年既要顺势而为,满足客户避险投资需求,又需要做积极的引导,传导经济复苏、资本市场企稳的信心,增强客户多元配置的信心。
校对丨实习生 赖睿颖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