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看完《志愿军》哽咽不已 感动与尴尬并存的观影体验

观看《志愿军:存亡之战》是一次复杂的情感体验,影片在9月30日国庆档前夕上映,首映夜便收获了4600万票房佳绩,有望超越前作。本片在叙事结构上更为紧凑,选用了更具市场吸引力的朱一龙作为主角,尽管如此,要复制《长津湖》的票房奇迹似乎不太现实,这与当前电影市场的环境变化及影片自身的品质息息相关。

阿姨看完《志愿军》哽咽不已

影片中,观众的心情随着剧情起伏不定,既有被志愿军英勇奋战所触动的感动,也有因导演过分煽情而产生的尴尬。导演似乎擅长在情感高潮时插入意外情节,打断观众的情绪流,这无疑也是一种特别的“技能”。

阿姨看完《志愿军》哽咽不已 感动与尴尬并存的观影体验

“存亡之战”的片名直接指向了铁原阻击战,此战之所以被称为存亡关键,其背景值得深入了解。电影开篇揭示了联合国军指挥层的变动,李奇微取代麦克阿瑟,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战术。通过分析,李奇微洞察到志愿军的补给线限制,即每日作战半径不超过20公里,且攻势通常持续8天,因此制定了“磁性战术”,利用距离和时间差削弱志愿军力量。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铁原阻击战成为了保护伤员和物资撤退的生死较量,由傅崇碧率领的63军承担起阻击重任,面对人数与装备均占优的美军,他们以惊人毅力守护着至关重要的防线。

阿姨看完《志愿军》哽咽不已 感动与尴尬并存的观影体验

影片中的感动源自对历史真实的朴素展现,无需过多修饰。如朱亚文饰演的武器专家吴本正从战士口中得知的“抵近投弹”,展现了志愿军在装备劣势下的悲壮与决绝,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英勇令人动容,远比任何刻意营造的煽情更震撼心灵。

阿姨看完《志愿军》哽咽不已 感动与尴尬并存的观影体验

然而,影片中频繁的情感渲染有时显得过于刻意,反而减弱了感动的效果。例如,夜袭坦克阵地时插入的家乡话题与不合逻辑的广播唱歌场景,虽然意在凸显人性光辉,却因过分设计而显得突兀。真正的煽情应是克制而精准的,如《狙击手》结尾的简单一幕,便足以触动人心。

阿姨看完《志愿军》哽咽不已 感动与尴尬并存的观影体验

《志愿军:存亡之战》在尝试深度挖掘战争中的人性光辉时,或许因手法上的过度而影响了观影感受,提醒我们在艺术表达中,恰到好处往往比过度堆砌更为重要。

阿姨看完《志愿军》哽咽不已 感动与尴尬并存的观影体验

阿姨看完《志愿军》哽咽不已 感动与尴尬并存的观影体验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