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现状与前景,老师解读分析落实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现状与前景

新能源汽车海外贸易和投资快速发展,得益于内外部一系列积极的条件。一是从产业自身情况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得益于自身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在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预赛”取得了先发优势。早在本世纪初,我国便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支持力度。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完善,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整车制造自主水平提升,电池产能占全球的七成以上,前10家制造商中6家为中国企业,竟争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产品线丰富,覆盖了轿车、SUV以及商用车等各类车型,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此外,经过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套产品价格优势明显。20%的汽车售价低于1.5万美元,美欧品牌则没有低于2万美元以下的在售车型。作为重要配件,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价格也较美欧低1/5到1/3。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是在我国汽车产业整体“出海”的大背景下实现快速发展。从贸易情况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前9个月,我国汽车出口338.8万辆,其中3/4左右为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占1/4。从投资情况看,经济学人数据显示,我国汽车行业宣布的海外绿地投资总额为191.6亿美元,是新能源汽车的1.4倍。这反映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与传统汽车“出海”密切相关,均表明中国汽车产业总体竞争力提升。 二是从外部因素来看,新能源汽车“出海”得益于全球经济绿色转型的需要,并填补了部分国家的产能缺口。经济绿色转型已成为各国共识,新能源汽车是交通绿色转型的重要方面。截至2023年9月末,全球150多个国家作出碳中和承诺,198个国家明确减碳时间表。从绿色转型的行业情况来看,发达经济体交通绿色转型压力较大,其交通工具碳排放占比在20%-30%左右,而且还会出现碳排放总量的反复。作为交通减排的重要举措,汽车“电动化”发展成为主流,挪威、荷兰、德国等多个国家都明确了燃油车禁售的时间表。此外,美欧等发达国家也重新押注新能源汽车赛道,先后出台了《通胀减排法案》《减碳55%一揽子计划》(《Fit for 55》)以及《电池法案》等,提供了规模力度大、刺激性强的金融财税措施来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