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边“红色地标”群承载红色记忆 见证时代变革 如今焕发出更旺盛生命力,辅助解析落实
珠江边“红色地标”群承载红色记忆 见证时代变革 如今焕发出更旺盛生命力红色地标“红遍”珠江沿岸
珠江两岸建筑的外墙通过灯光展示了巨幅国旗图案,如同美丽的画卷。
东亚酒店门口的国旗迎风飘扬。
广州粤海关大楼
英雄广州格外红
7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广州城时,其中一支队伍沿着珠江一路向西,占领黄沙车站,直到沙面。这一路势如破竹,也在珠江岸边留下一条“红色”记忆带。
从海珠桥到海珠广场,从东亚大酒店到粤海关旧址……这些大大小小的历史博物馆、广场、故居,密集分布在珠江岸边,形成一片“红色地标”群,承载着一段段红色记忆,见证着时代重大变革。
海珠桥
仅用六个月就修好被炸毁的海珠桥
国庆前夕,海珠广场附近的海珠桥装饰一新,随着夜色降临,以红色为主基调的桥体灯光洒在江面上,熠熠夺目,桥上的两块钢横架架构也被装饰成可呈现灯光效果的幕墙,五星红旗迎风飘荡,吸引游人驻足观光。
七旬老者回忆:
海珠桥重新通车
父母亲戚很兴奋
有近90年历史的海珠桥是广州的第一座跨江大桥,1929年12月动工,1933年2月建成通车,由美国马克敦公司承建,当时桥长180米,宽18.3米。68岁的简先生从小居住在泰康路,他告诉记者,从小就听过父母讲海珠桥的故事:“原本为了方便大船通过,海珠桥中间的桥体是可以通过开关打开的,但后来日本侵略者轰炸广州,把开关给炸坏了,海珠桥再也不能开合了。”
简先生的父母还告诉他,1949年国民党临撤退前,为了逃避解放军的追击,将海珠桥炸毁了。
史料显示:1949年10月,广州伪卫戍司令李及兰派遣军队和便衣特务,以汽车运载黄色炸药近100箱,置于桥墩、桥梁接合部,于10月14日下午5时50分施爆,由于时间紧迫,竟未通知桥上人员撤离,造成400多名市民死伤,沉毁民船100多艘,震损房屋数百间,受灾居民3000多人,海珠桥被炸毁。
1950年,广州市政府开始重建海珠桥,由衡阳铁路管理局技术员卓观培带领有关技术人员日夜奋战,仅用六个月时间便把海珠桥修复并通车,当时桥长486米,正桥182米,桥宽33米,重建后的海珠桥桥面仍不能开合,但河南、河北再次变为通途。
简先生说:“我记得我父母说,海珠桥再次通车的时候,他们非常兴奋,我们有亲戚住在河南的同福路,大桥通车后,走亲戚就很方便了。政府很快就修好了桥,大家都觉得这很了不起。”
广场整饰一新:
市民游客纷纷聚集
高唱《我和我的祖国》
国庆前后,海珠广场的广州解放纪念像前,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相机驻足拍照。
海珠广场始建于1953年,是广州老中轴线的中心,与海珠桥相邻,桥两边的广场上绿树成荫,而今,广场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苗圃中还有一个巨大的铜色冲锋号,四周建筑上悬挂着五星红旗。正对着海珠桥的广州解放纪念像由花岗石雕成:威武的人民子弟兵挎着小米袋,一手持枪、一手拿花,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