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摄四川北路街景(二),优化新业解释落实态新

四川北路街头一景(二) 我从小就住在四川北路附近,那时的四川北路上商家连着商家,每家出售的商品各不相同,老百姓的日常商品应有尽有,从普通的到有品牌的,从低端的到精品的,随各人的钱袋所需而购买。那时走在四川北路上,人头熙动,喧嚣嘈杂,商店兴旺,街面热闹。九十年代由于市政发展的需要,我被动迁到郊区,之后骑车偶尔经过一些路段,也没有什么注意观察,而匆匆赶路。 2018年8月正好又去虹口工作,重走了四川北路,并从头至尾用手机把四川北路目前的街景拍了下来。自四川路桥一路向北到虹口体育场,行走在四川北路上,只见马路上的快递车匆匆驶过,人行道上少有行人。 由于虹口区每任对四川北路的改造,越改人越少,一圈兜下来,整个四川北路“没啥人气”可能是最直观的感受。 当年记得“看看逛逛其他路,买卖请到四川路”这句话,在九十年代是四川北路商业街最著名的广告语,虽然并不确切,倒也反映了四川北路商业街的真实情况。特别是1995年对市政设施的大改造,面目一新的四川北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购物者和观光者。 但是在2000年后,随着房产的兴起,唯恐落后于时代,大量老的商店铺面和弄堂街坊被拆除,近年来大肆兴建新的商业楼宇,展示宏伟高大的气派,追求新艳时尚的风貌,呈现虹口发展的新地貌。 四川北路是上海市虹口区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商业街道,长3,071米,原名北四川路,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成的几条马路之一,老底子是全上海除南京路、福州路以外,北四川路是最为繁盛的街。 下面介绍一下四川北路北段(海伦西路到虹口足球场)拍摄的照片:海伦西路口,永乐坊街面房子,转弯角子上,老底子这里是红川南货店 海伦西路口 永樂坊街面房子

手机拍摄四川北路街景(二)

永樂坊,四川北路1774弄,建于1932年, 砖木结构三层 ,房屋147幢,建筑面积13500平方米。海伦西路位于虹口区中南部。东起邢家桥北路,西至东横浜路。长655米,民国2年(1913年)筑,以房地产商名命名士庆路。1950年因位于海伦路西改今名。沿路为住宅。 四川北路1761号上海长途电话局,前身为日军经营的华中通信株式会社,抗战胜利后改为交通部上海电话局,解放后改为邮电部上海电话局,1956年7月改为上海邮电管理局下属的上海长途电话局。原大楼于1941年建造,现重新建成中国电信大楼。 麦丰里(麦拿里),四川北路1811弄,房屋42幢,建筑面积3860平方米。于宣统三年(1911 年---1935)建造,英式联排新式里弄建筑,整洁的弄堂,砖木结构假三层,坐北朝南。立面连续券柱式构图,多种券式混合使用,壁柱上有简化柱头,中置券心石。一层下部为桃红色粉刷墙面,二层裸露砖墙面。坡顶,开老虎窗,檐口作层叠式。建筑北侧又是普通中式建筑式样;有灶披间,有亭子间,有晒台。 麦拿里41号是创造社出版部旧址,创造社出版部于1926年4月成立,1928 年1月由宝山路三德里迁至四川北路麦拿里41 号。创造社出版部成立初,由周全平、叶灵凤、潘汉年负责。迁至麦拿里后,由成仿吾、冯乃超、王独清主办。编辑出版《文化批判》月刊(共出五期)、《流沙》半月刊(共出五期)、并持续出版1926 年3 月创刊的《创造月报》(第八至十八期)。先后编辑出版《文化批判》、《畸形》、《流沙》、《文艺生活》、《创造月刊》等刊物,大力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 年2 月7 月,创造社出版部被国民政府查封。麦拿里31号在虹口的日本宗教机构---大陆教会。现麦拿里一半已拆除。 四川北路西湖饭店,四川北路1807号,2017年12月公告,因旧区改造,于2018年2月5日停止营业。 新海食品商城分店,四川北路1817号,没有近溧阳路的总店生意好。旁边是麦丰里。 柳林里,四川北路1831弄,建于1911年,弄内单号是2层砖木结构住房,双号是3层砖木结构新式里弄住房,共35幢,建筑面积820平方米。 秦关路口,向里张望,里面的房子已拆除 四川北路1792号工商银行 仲益永安商厦,四川北路1800号,以前是永安电影院。永安电影院历史悠久,1925年由屈臣氏汽水工厂改成电影院。上世纪九十年代永安电影院改成商场名为“万家永安商厦”。2016年前1至3层宏图三胞经营电脑,4楼以上是旅店。2017年重新改造成仲益永安商厦。 仲益永安商厦旁边虹口区消防体验馆 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南侧的四川北路1803号附近 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 四川北路1838号原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旧址,该处于20世纪20年代末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坐北朝南,早期现代派风格。底层入口平拱门洞略带装饰,三角形山花,圆券窗饰券心石,花岗石饰面外墙。该楼最初名“日本人寻常高等小学”,抗战前为第一日本国民学校。1945年日本战败后,该学校被中国政府接管,作为上海市立博物馆,后由熊佛西先生创建实验戏剧学校,也就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著名戏剧家李健吾与黄佐临、顾仲彝等为培养戏剧、话剧人才,抗战后于1945年11月1日创办。顾仲彝任校长,吴仞之任教务主任,由社会名流执教。1946年全校师生反“裁撤”,组织学生参加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斗争。1947年剧校建立中共地下党支部,团结广大师生合力奋战,迎接上海解放。1949年10月,改名为上海戏剧专科学校。1955年8月,迁至华山路630号。1956年12月,改名为上海戏剧学院。戏校迁址后先后为新力中学、洪湖中学校址,1989年定名为虹口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 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北路1878号。民国13年(1924年)由日本人顿宫宽创办,前身为日人佐佐木金次郎于光绪年间办的佐佐木医院,为当时规模较大的日人医院,1942年有日本帝国大学医学博士顿宫宽创办福民医院。抗战胜利后院址改为市立第四医院,现为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现又改回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北路1885号附近 四川北路1898号傣妹 四川北路1906弄(余庆坊),1900年,砖混结构二、三层,房屋172幢,建筑面积22500平方米。52号电影明星胡蝶1924--1932年旧居,胡蝶(1908—1989年),祖籍广东鹤山。1924年—1932年,胡蝶居住于此。在此期间,胡蝶成功出演了《秋扇怨》、《电影女明星》、《铁扇公主》等影片并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胡蝶旧居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建筑面积246平方米。现为民居。 胡蝶旧居 四川北路1906弄(余庆坊)94号早期中共党员汪寿华旧居,汪寿华(1901.4 — 1927.4)浙江诸暨人。父清末秀才。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江浙区委(上海区委)常委、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是五卅反帝爱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先后参与指挥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被当选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1927年4月11日被青帮杜月笙、张啸林诱至杜宅,活埋于城郊枫林桥下,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牺牲的第一位革命烈士。第二天凌晨爆发了震惊天下的“四·一二”惨案。 四新汤团店,四川北路1908号,原来是百年老字号,鲜肉汤团以酱肉为馅,皮薄肉多一包汤,非常美味,三鲜馄饨也名声在外,味道鲜美,慕名而来食客络绎不绝。 荣欣大厦,四川北路1851号。 四川北路1857号舌尖汇 四川北路多伦大楼下的商店 多伦大厦,四川北路1885号,四川北路多伦路南侧,22层。老底子是多伦路菜场 多伦路口 上海时装大厦,四川北路1915号,四川北路多伦路北侧。 上海时装商厦的商店 溧阳大楼,四川北路1914-1932号,原名狄思威公寓。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六层,坐东朝西,四幢联体,顶部、东立面阳台及门、线脚等都具特色。建于1929年。属于现代派风格的英式公寓,沿街立面平整开窗整齐,檐口和屋顶排烟口以几何图案装饰。四幢联体,铁窗和顶部均有特色,东立面齐整,开窗整齐,墙面为褐色面砖,局部为仿石面,阳台有特色。局部为仿石面,檐口和屋顶排烟口做几何图案装饰,细节处独具匠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底楼原有斯为美理发厅、英姿百货商店、虹新绸布商店等。 溧阳大楼的商店 沙逊楼群底楼的老凤祥银楼,四川北路1942号 沙逊楼群,四川北路口,长春路307-381号,“沙逊楼群”与余庆坊一墙之隔,在行政是属余庆坊居委会。坐南朝北。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英式风格的清水砖墙连体住宅,看细部又有荷兰装饰手法的痕迹。原建于1928年,由沙逊华懋地产公司投资营造。华懋地产公司是新沙逊洋行下属主要经营上海房地产业的公司,全名为“华懋地产股份有限公司”,1926年成立。1927年公司建成华懋高级公寓两幢(即锦江饭店中楼与北楼)。1931年鲁迅与内山合作在其中的319号联办木刻培训班。解放后大多为“解放日报”家属宿舍。 长春公寓大楼,雷允上原为四川中药房,右面原是文美百货商店(四川北路1954-1970号) 长春公寓的北端公寓,长春路304-308 号和四川北路1960 、1972 号,又称“北斗公寓”,建国后以长春路来命名为长春公寓,原建于1928年,由沙逊华懋地产公司投资营造。公寓原高四层,1936年又加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属现代派建筑风格。公寓占地面积5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11200 平方米,共有56 组房间。分三间套、四件套两种不同户型。公寓内有大小卧室、会客房、仆人房、有卫生间、厨房、储藏室、壁炉、阳台。公寓设有泵浦、地下室、垃圾桶和扶梯照明。楼前有三个天井庭院,为家家户户喜欢的小花园,种有树木花卉,设置矮围墙。建筑平面为三边围合状,似本地三合院。平屋顶,立面深浅色水平带相间,窗下墙为浅色水泥粉饰,窗间用褐色油面砖饰面,局部有阳台。底楼原有四川中药店和文美百货商店。 长春路南起海伦西路,北至四川北路。长664米,20世纪初填浜筑路,以吉林长春命名。沿路为住宅。长春路北段,长112米,北侧是具有欧美近代建筑风格的长春公寓,南侧是“沙逊楼群”,既有英国风格的清水砖墙,又显现出荷兰装饰手法的痕迹。这些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之前。“建筑是世界的年鉴”,记载着历史的符号,2004年四川北路街道和华东师范大学环境艺术研究所合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这段街区和老建筑进行了整治和修缮,留住了一段悠远的历史,留住了一段多元的文化。 永安里 ,四川北路1953弄、多伦路152-192号,砖木结构,1930年代典型中、低标准集合式住宅,前半部分1925年建,后半部分1945年建。屋面为双坡屋面,屋面瓦片为机制粘土红平瓦;立面的特点是取消旧式里弄石库门,改高围墙为低围墙,围墙上部镂空,方形栏杆装饰,围墙门为铁板门,整个外墙装饰在里弄建筑中别具一格,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新式里弄,局部带有简化的古典式装饰细部,矮围墙带小花园。主弄口朝着商业街四川北路,东临长春路、溧阳路、山阴路、西接多伦路,北与永丰里贯通。共有新式里弄住宅155幢,建筑面积约为2.1万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联排式民居,具有古典英国式和西班牙等多种建筑风格。据说永安里为永安公司老板郭氏出资为其公司中高级职员所建。郭氏为广东籍人,所用职员多为广东籍人,虹口当时为上海广东人主要聚集地,故郭氏挑选此地作为职员宿舍,并取名为永安里。 1953弄永安里44号曾是周恩来早期在沪活动的秘密地点。 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44号周恩来邓颖超旧居,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44号是周恩来在沪早期进行革命活动时的一个秘密地点(周恩来堂伯母家).1927年至1931年期间,周恩来经常来这里也曾居住过。据周恩来堂侄周尔鎏说,1925-1931年间,时为婴孩的他和父母,以及祖父周贻康和程仪贞(周恩来的二伯父和二伯母),周恩来的生父周贻能,周恩来和邓颖超等人先后在此居住过。1931年当时党内负责情报保卫工作的顾顺章被捕后叛变,党的中央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周恩来和邓颖超在深夜以商人打扮前来敲门,最后从这里转移到苏区。这处隐蔽住所让周恩来在当年残酷的革命斗争岁月里多次化险为夷,这一次,周恩来在妥善地处理了顾顺章叛变事件善后事宜后,即安全地隐蔽在此。旧址为中西合璧式的石库门三层楼寓所。 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135号二楼是原中共中央联络处旧址,据2013年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上海市文物局共同编辑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在上海史迹》中记载:1928年,正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塞维克》编辑部工作的黄玠然受命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中央开会联络的机关。起先由黄玠然夫妇与其父母居住于此,掩护机关。同年秋,黄玠然调任中央秘书处长搬离此处,周恩来安排张纪恩和张越霞以夫妻名义在此居住。当时,张纪恩是中央秘书处文件阅览处负责人。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阅办文件,周恩来、罗登贤、李维汉等都到这里开会,商量工作。不久,机关搬到浙江路清和坊。此外,许白昊(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的妻子秦怡君曾住在三楼,1928年6月,许白昊牺牲后,陈独秀数次前来对她表示慰问。 上海新海食品商城,老底子叫新海南货店,四川北路1979号,是四川北路人气最旺的地方,有许多打折商品。 永安里附近街面房子 四川北路邮电局 丰乐里,四川北路1999弄,于1916年建造,砖木结构二层,房屋155幢,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早期广式石库门建筑,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单开间两层,毗连式弄堂房子。早期广式石库门建筑,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单开间两层,毗连式弄堂房子。 丰乐里32号原是太阳社旧址,太阳社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左联”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太阳社成员均为中共党员。旧址原为“苏广成衣铺”,楼下是营业部,楼上即太阳社成立处。1928年1月,蒋光慈、钱杏邨、孟超、杨邨人等根据瞿秋白的指示,在此发起成立了太阳社,主要成员有林伯修、洪灵菲、楼适夷、任钧、殷夫、冯宪章等。与此同时创办了《太阳月刊》。1929年12月,太阳社停止活动。 永乐里街面房子 志安坊,四川北路2023弄,1926年建造,砖木结构三层房屋,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 志安坊街面房子,以前这里是第八加油站 四川北路2023弄35号,由广东籍商人于20世纪20年代 建造。占地面积642平方米,建筑面积966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坐北朝南,欧式独立花园住宅,仿文艺复兴式样。平面呈凸宇型,立面对称,正中凸出部分以四根科林斯柱式贯穿两层。底层入口门廊左右两倒各设一凹进的半圆形立式壁龛,为白色大理石雕琢而成。二层弧线阳台外挑形成人口空间。女儿墙饰镂空纹,上有杯状雕塑。木板百叶窗,有几何图案,底层窗楣下置一对小牛腿。 抗战期间被日军侵占为其军官宿舍。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寓所,人称汤公馆。后来为国民党浙江省主席、后为台湾第一任行政长官陈仪居所。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欧美的复古建筑形式已经程式化。新古典主义风格形式已较简洁,受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建筑处理能够注意功能合理和形式上变化,色彩搭配也较自由。主楼为三层,红墙配上白色的檐部、窗套以及入口有二层楼高,变形的科林斯巨柱显得分外壮观华丽,建筑平面呈现门字形,对称布置,东西各设小边门,南向入口正门廊有四根巨柱,两侧有凹进的半圆形壁龛,为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门廊上部为二层露台现已封闭,铸铁栏杆图案典雅精美,呈现弧平面,突出了入口,起了小雨蓬的作用。两端退后处理又保持了巨柱门廊的完整性,尺度宜人细部丰富,有层次变化。园中树木苍翠,闹中取静。 四川北路2023弄35号 伊斯兰餐厅,四川北路2035号,四川北路靠近山阴路,作为上海第一家清真餐厅,招牌点心牛肉锅贴也是上海人最爱,现在又做起了梅花糕。 四川北路2043号,长江刻字厂门市部,坚持到现在了。 老字号一定好食品公司,四川北路2045号(以前这里是华中食品店店址),四川北路上的广式糕点老店,以前在四川北路501号武昌路那里,1950年7月30日开业。拆迁后搬至四川北路甜爱路附近,店铺比以前小。最有特色的就是咸煎饼、鸡仔饼、牛利,马蹄蛋糕,都是最正宗的广式。过去一定好还做奶油蛋糕,走亲戚拎上一盒蛮有气派,现在不做奶油蛋糕了。 四川北路2045号巴黎三城 川北商务楼,四川北路2071号 川北商务楼,四川北路2071号,底楼是古今内衣店,九十年代该处为“兄妹服装店”。 川北商务楼东侧的淳欣食品店 川北商务楼西侧的商店 四川北路甜爱路口的二层楼房,原燕记西餐馆在此经营过,后变为味千拉面馆,2017年底装修后变成顾一碗、妯娌老鸭粉丝馆、上霖煎饼几家餐饮店。 四川北路2050号内山书店旧址,1929--1936年,内山书店是鲁迅晚年在上海的重要活动场所。现四川北路2050号,建于1928年。日本友人内山完造1917年创建开设,1929年迁此。30年代,左翼进步书籍大多被国府查禁,内山书店因有治外法权庇护,成为出售这类书籍的主要场所。鲁迅常来内山书店购书、会客,并一度在此避难。书店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川北路2056号(甜爱路口)新华书店 山阴路大陆新村,1933年4月鲁迅租下大陆新村132弄9号,1933年4月至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居住生活于此,1936年10月19日凌晨,鲁迅在这里与世长辞。 四川北路甜爱路口,有一只特别的爱情邮筒,从这爱心邮筒投出的每一封信函,都将被盖上一枚英文爱的邮戳,让收件人通过这个邮戳感受一份爱心与浪漫,留作永久的纪念和收藏。过去谈恋爱要走虹口二条马路,一条同心路,一条甜爱路,寓意"同心到老、甜甜爱爱"。 邮筒旁的地上写着:“爱是人类恒古不变的主题:清幽寂静的甜爱路上,我们循着爱情轨迹,访问中外优秀爱情文化,在浪漫和甜爱中张开畅想的翅膀。如果您需要,可以到溧阳路1338号四川北路街道门卫室,为从这里寄出的信函,加盖一枚独特的纪念戳,让您的家人和朋友,共同感受这份牵挂和思念,分享这份爱心和浪漫,留着永久的纪念和收藏。” 甜爱路 东泰休闲广场地块,原东泰休闲广场位于四川北路2002弄(山阴路至溧阳路),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总营业面积近6000平方米,2002年建成开业,2015年拆除,现由围墙围着。 溧阳路的东泰休闲广场地块 复兴中学,四川北路2066号,原名西童公学,英商汉壁礼捐资,工部局建造,1913年竣工。占地1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35平方米。砖混结构三层,朝东南,英式学校建筑,建筑属于英国晚期文艺复兴风格,主立面构图严整,为横五纵三段划分,比例和谐。横向中央和两端突出,纵向底层和檐部强化水平向装饰线条,窗框饰以线条样式,局部呈巴洛克装饰,立面均立有壁柱,部分凸窗,一层以长方形石块装饰,檐口有花纹装饰,顶部饰有半圆形突出山花,入口有层叠式拱券,屋面为复式四坡顶,设置拱形山墙,红平瓦,棚式老虎窗。外墙仿石饰面,平拱窗,窗裙墙内收,窗框饰线条纹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座建筑是虹口区域内一所保存完整的近代西洋建筑。原为上海东区最主要的西童男校,1937年改为日本人国民小学。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日本在华最主要的文化侵略机构“兴亚院”机关。抗战胜利后,由国府军事机关接管。1946年抗战胜利后,学校复建,始称“上海市立复兴中学”,校名“复兴”,取“复兮旦兮,兴我中华”之意。1998年,复兴中学高中部从四川北路老校区搬至车站南路校区,从此改称现名。初中部则改名为上海市复兴初级中学,后因政策原因名义上改为民办。 拉摩斯公寓(四川北路2079-2099号),北川公寓,初名拉摩斯公寓。由英国人拉摩斯投资,1928年建造。为上海著名公寓之一,建筑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公寓,为上海著名公寓之一。建筑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公寓,钢混结构四层,坐南朝北,装饰艺术派风格。该房屋平面为长方带型,三段式立面是纵横线条排列的窗间墙构图,入口门洞有门券装饰;二至四层均有挑出阳台,上有几何图形铸铁栏杆,下饰一对小牛腿,古朴秀气;窗间墙为平缓拱窗,窗楣为一字形,局部弧形;楼梯间外墙面装饰式样丰富,四层顶部设半圆券;窗台下有花纹,拉毛墙面并有勾缝。室内楼梯栏杆螺旋式,转角立柱雕刻精致。抗战时拉摩斯公寓改为白川公寓,这是日本侵略者为了纪念在虹口公园被韩国志士尹奉吉炸死的日军白川大将。抗战胜利后恢复拉摩斯公寓名。因在北四川路,后来改名北川公寓。1976年加了一层。鲁迅曾于1930年5月-1933年4月在2093号4室居住,并在此会见陈毅,两次掩护瞿秋白夫妇。鲁迅入住此处不久,冯雪峰也搬入2099号地下室居住,与鲁迅一起编辑出版《前哨》,纪念“左联”五烈士。白俄咖啡馆也曾设于2079号底层。解放后改称北川公寓。 多伦路250号,四川北路转角处。1922年又日本海军陆战队兴建,为总司令府邸,以奥斯曼土耳其艺术风格建造,希望自己像奥斯曼帝国的缔造者那样南征北战,成为一个“伟大”的战神。于1924年落成,占地面积为1082平方米,建筑面积637平方米,砖木结构二层,建筑立面及内部,呈伊斯兰西班牙式花园住宅,雕刻装饰及彩色贴面佐以阿拉伯纹样,伊斯兰风格的劵柱形式。平面呈扇形布局,沿街立面做弧面处理,主入口设于转角正中处。底层门窗柱伊斯兰式,修长圆柱。门窗均凹进,拱券,木制朱红色门窗框。窗下均有精美浮雕装饰,上部拱券内缘作锯齿状。正门上方出挑小阳台,石牛腿支撑。灰白色大理石贴面,上部有马赛克贴面画装饰。东侧墙壁下部为圆拱形窗和修长的立柱连续组合;上部为连续的直窗和假窗虚实并举,凹凸有致。屋顶设有两座敞亭。大厅彩色瓷砖铺地,从地面到天花板,包括楼梯扶手皆雕文刻镂。厅前有一露天小庭,三面壁立,拱券成行。从扶梯到扶手一直到天花板,无一无是雕纹刻镂,精美绝伦,精致细腻。抗战胜利后,被孔祥熙占为沪上三处豪居之一,俗称"孔公馆"。解放后为民居。 多伦路250号内 多伦路210号白公馆,原白崇禧旧居,砖混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平面呈凸字型,其建筑体量为多伦路住宅建筑之最;主立面对称构图。横纵三段式划分,横向中央凸出部分,采用简化的科林斯巨柱,形成开敞柱廊。宅主原由广东中山来沪商贾唐林生,于上世纪20年代所建造,当时建造了2座(白公馆是其中的一套),风格几乎一样,兄弟俩人各一座。抗战时被转卖给日本人,站后作为敌产被国民党政府接收,后为白崇禧在沪官邸,人称“白公馆”,今为海军411医院管辖。 多伦路210号内的转角楼梯 多伦路210号白公馆半圆形大理石壁龛,柱廊两侧墙面左右对称,各设一个内凹半圆形大理石壁龛,原来里面有一尊大理石女神像。雕像仿真人大小制作,活泼可爱,脸形秀美,看上去像现代意大利女子,颇具韵律和动感,表现出一种迷人的美丽(类似于爱神花园,今上海作家协会内的普绪赫喷泉中的女神形象)。年轮碾过,岁月流逝,壁龛无像可观,也更增添了她的历史和沧桑感。 天兴百货,四川北路2118号,香港天津(控股)有限公司于1995年投资建设,注册资金为500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营业面积1.2万平方米。 四川北路2121号(东江湾路1号)原日本海军陆战队旧址,钢筋混凝土大楼,椭圆的外形和粗壮的门柱以及粗线条式的建筑风格,1922年日本海军陆战队在虹口北四川路底兴建了他们的司令部,于1924年落成,原是日本海军特別陆战队司令部旧址,像军舰状般地横卧着一幢五层高的钢筋混凝土大楼,也是抗日战争胜利前日本侵略军在上海的大本营。占地约6130平方米,四周为办公楼、仓库,中间是2200平方米的操场。 四川北路2121号(东江湾路1号) 四川北路红鹰大楼下面的街面房 红鹰大楼,大门在黄渡路74号。 原四川北路的肯德鸡店 四川北路2188号附近的房子 天鹅宾馆,1984年始建,1987年6月竣工,高17层,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底楼原是商店。 晶钻博华大楼,四川北路甜爱路口,甜爱路128弄,该处原是凌云中学,后改为鲁迅中学,1996年由东江湾路 120 号迁出。 2018年8月10日拍摄的花坛 2018年8月27日拍摄的花坛,这个雕塑是前天夜里放上去的,意为“心脏血管”。 2018年9月5日拍摄的花坛 鲁迅公园,四川北路2288号,早在十九世纪末,这里已为公共租界工部局所属四川路(今四川北路)界外靶子场,后来划出一部分建成公园,1905年建成并开放,初称“新靶子场公园”,1922年改称为虹口公园。1956年10月,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时,鲁迅墓从万国公墓迁到虹口公园内。公园内建有一座江南民房风格的鲁迅纪念馆。1988年虹口公园正式改名为鲁迅公园。 梅园入口,门票16元,有老年卡的2元。 梅亭老照片,梅园,这座高丽风格的纪念亭不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它建于1894年4月。 鲁迅墓,1956年7月19日开工,10月9日竣工。墓前铺有天鹅绒草皮,墓正南向,平面呈□形,用苏州金山花岗石砌成,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墓地中间是长方形绿地,四周围植瓜子黄杨,绿地前沿置斜卧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石。绿地中央偏后,建有鲁迅坐像。像基座用四块花岗石镶成,上部浮雕花饰图案,采用鲁迅亲自设计《坟》扉页的云彩部分;图案下刻阴文鲁迅生卒年份:“1881~1936”。鲁迅像总高度1.71米,作者浙江美术学院教授萧传玖。绿地两边通道外沿各植一排柏树。经通道拾级而上,是一个可容四五百人的方形平台。平台左右植有两棵广玉兰,再往外为石柱花廊,植有紫藤,廊下设长条坐椅。 鲁迅新墓建成后,曾多次整修。1961年,原白水泥鲁迅塑像改铸为铜像。同年3月,国务院公布鲁迅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10月,市人民政府确定鲁迅墓的保护范围,为基地周围50米,建筑控制地带为150米。 平台正面是照壁式大墓碑,宽10.20米,高5.38米,中央镌刻毛泽东题字:“鲁迅先生之墓”,阴文贴金。墓碑下方是安放鲁迅灵柩的墓穴,上面用六块花岗石板密盖。墓穴左右各有一棵鲁迅夫人许广平和儿子周海婴所植的桧柏。碑后是屏风式土山,遍植松柏、香樟、四季花草,还有日本友人赠送的樱花、腊梅、桂花树等。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名人纪念馆,同时管理鲁迅墓文物保护单位。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1951年1月正式开放,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上海鲁迅纪念馆,1950年春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备,谢旦如先生负责筹建,1951年1月7日正式开放,周恩来总理题写了馆名。1956年9月迁入虹口公园。并由毛泽东主席题写碑文1998年8月开始改扩建,于1999年9月25日建成开放。新馆占地4212平方米,建筑面积5043平方米。 该馆现藏文物、文献资料20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达93件(组),珍贵文物2万余件。陈列厅以鲁迅手稿、文献照片、遗物为基础,辅以多种现代科技展示手法,用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五个专题真实再现了鲁迅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以及曲折多姿的人生历程。纪念馆中厅前有一个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园内枫叶如丹,百花斗艳。 虹口公园内的相亲角 虹口公园大门旁边 四川北路黄渡路口 四川北路黄渡路197弄(原亚细亚里)15号李白烈士故居。李白1937年从延安来到上海,长期从事中共地下电台工作。1948年12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次年5月7日在浦东戚家庙就义。 嘉兰大厦,四川北路2259-2261号(黄渡路口),19层,1993年开工建造,1995年12月竣工。 先锋楼,四川北路2277-2285号,底楼有个大阿福龙虾。 虹口公园附近望西看四川北路底 四川北路2305号,砖木结构二层,1924年建造。 四川北路2325号,砖木结构二层,1924年建造。 四川北路2339号派克餐厅,砖木结构二层,1924年建造。 缨苑别墅(四川北路2365号),砖混结构,1927年建造,称为“樱花别墅”。1996年改建,德国式,鱼鳞瓦屋顶,带曲面形老虎窗,设六角攒尖转角塔楼。曾经为上海青岛啤酒华东(控股)有限公司办事处。该建筑平面呈E字形组合;立面为圆柱廊楼,竖向线条对称构图,廊柱由陶立克式柱组成,长方形窗,三角形窗楣,入口为平拱门;两侧为复式四坡折线形屋檐,红色鱼鳞瓦屋面,南面有两樘老虎窗,三角形屋顶;东侧设六角形尖顶转角塔楼,室内装饰考究,做工精良,磨石子地坪、罗纹地板、天花板石膏线脚细腻,花纹雅致;庭院内有花坛、草坪、树木、喷泉。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四川北路底(东江湾路口) 虹口足球场,位于四川北路末端,东邻鲁迅公园,东江湾路444号,前身是建于1950年代的虹口体育场,1999年改建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座专业足球场。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5万平方米,是国内第一座,亚洲第一流的专业足球场。虹口足球场不仅具有举办高水准国际国内足球比赛的功能,而且有举办大型演艺活动的功能。现已开发了适合大众具有健身休闲娱乐功能的乒乓馆、羽毛球馆、健身房、桌球房、射箭馆、足球射门训练场、室内游泳池、攀岩、棋牌室、卡拉ok娱乐中心等休闲娱乐设施和体育专卖、海鲜坊等服务设施,以及相配套的餐厅、美容桑拿、商场等现代化设施。为宾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际空间和理想的购物、健身、休闲天地。 虹口游泳池 凯德龙之梦虹口店,西江湾路388号,商场总面积大172,959平方米,2011年10月竣工,2011年12月2日开业。 原来四川北路底的房子,由于路名改称为东江湾路,在下也一并发表: 解放军第411医院,创办于1949年5月,座落于上海市虹口区东江湾路15号,是第二军医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和皖南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是海军医学研究所的临床研究部。 敏德坊,东侧是黄渡路,东江湾路70弄,原为四川北路2208弄,于1936年建造,砖木结构三层,房屋84幢,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 上海无线电八厂旧址,东江湾188号,原四川北路2246号,占地1.4万平方米,抗战前为军队马棚,后为大陆金笔厂,1960年由大陆金笔厂、中国继电器厂合并组成上海无线电八厂,属保密厂,二十世纪九十年中期关闭。 润德坊,东江湾230-240弄(原四川北路2324、2330、2340弄),1924年建造,砖木结构假三层房屋20幢,建筑面积1960平方米。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知识和经验”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