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 > 正文

起底隐匿在“举牌”背后的色情暗流!

  • 股票
  • 2025-04-05 15:54:03
  • 6

举牌,本是参与者手持一张照片或者写有祝福语的牌子,拍成图片或视频与网友互动的一种网络行为。

近期,央视新闻陆续接到多名网友反映,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 举牌 " 现象暗藏色情内容。央视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有一些人借助举牌的形式,买卖淫秽色情图片和视频,形成了一个由举牌者、代理和买家组成的利益链条。在这个链条中,甚至不少地方都有未成年人的身影。

深藏于举牌现象背后的

色情暗流与利益链条

据了解,举牌本是参与者手持一张照片或者写有祝福语的牌子,拍成图片或视频与网友互动的一种网络行为。在这个看似正常的互动中,有很多像 " 果举 "(裸体举牌)等隐晦的词汇频繁出现。

在这个表面看似潮歌热舞的举牌现象背后,深藏着买卖淫秽色情图片和视频的利益链条。一部分 " 接举牌 " 者和 " 求举牌 " 者,以色情为卖点,甚至衍生出所谓的代理,这些代理既是卖家也是买家。

△社交平台部分举牌视频截图

这些涉黄图片和视频被明码标价,价格从三四元到三四百元不等。根据买家要求,自定义时长、服装、动作、尺度的涉黄图片和视频价格,要明显高于不露脸、时长短、批量贩卖的涉黄套图和视频价格。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记者发现很多代理都自称是二级代理,他们的上家可以直接和举牌者联系,被称为 " 总代理 "。许多涉黄图片和视频被层层加价转卖,总代理以低价从举牌者那里拿到涉黄图片和视频后,加价卖给二级代理,二级代理再加价卖给下家,或以更高的价格直接卖给普通买家。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吸引更多潜在买家关注,这些代理会在抖音、快手、小红书、百度贴吧和闲鱼等平台开设举牌账号,依靠不同平台获得更多流量。

多名举牌代理称,只要在社交媒体的账号里不断发布秀身材的擦边视频或图片,就可能会获得流量。记者暗访也发现,只要账号浏览过相关内容或检索过关键词,这些平台就开始持续密集地推荐这类擦边视频及内容,每刷必新。

举牌代理常常会把 " 有意向的私信我 " 等话术发在文案中或评论区,求举牌的用户便会在回复留言或直接私信获取进群方式。

每个代理都会根据需要,建立数量不等、级别不同的聊天群,例如 QQ 群、微信群等。这些群普遍都有严格的群规,群成员被禁止私自交易,有的群还将所有成员禁言,有的甚至还有退群监控

△进群后,群内会发布 " 群规 "。

记者注意到,买家通过和代理私聊,或是在色情举牌群中完成交易后,代理为了避开监管,会将这些不堪入目的原图和原视频以压缩文件、加密文件或加密相册等方式发送给买家。

对于这些代理来说,谁在拍谁在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门能赚钱的生意。

被利益诱惑

一些未成年人深陷色情举牌泥潭

记者历时三个月调查发现,举牌现象背后隐藏的大量淫秽色情内容,依靠平台引流到私域完成交易,形成了一个由举牌者、代理和买家组成的利益链条。更让人忧心的是,在这个链条中,都有未成年人的身影。

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很多未成年人因为好奇成为初次的买家后,被色情举牌带来的利益所诱惑,逐渐从买家变成了卖家

△群内未成年人聊天截图

未成年的莎莎(化名)是一名高中生,在她的朋友圈里,不仅有小姑娘们喜欢的盲盒、零食、香水,还有打了马赛克的色情举牌预览视频。作为一名代理,莎莎的言行与她的年龄完全不相符。

记者深入采访发现,像莎莎这样被牵涉其中的未成年人不在少数,这些未成年人的不设防和好奇,很容易让他们掉进一些利益诱惑的陷阱,使他们成为网络色情的参与者和受害者

某些社交媒体平台 " 未成年人模式 " 形同虚设

让未成年人牵扯其中的色情举牌现象里,不仅有利益的诱惑,还有一些社交媒体 " 投其所好 " 的算法推荐使得越来越多不设防的未成年人深陷其中

记者注意到,平台接到举报也会进行处理,但是,用户只要稍微变换一下搜索关键词,这些用来引流的擦边视频就又源源不断涌现出来。不仅如此,平台的一些算法推荐板块,还会主动给用户推送这些变异的搜索关键词。

△记者点击 " 举报 " 后,变换关键词搜索依旧能搜到。

事实上,虽然几乎所有社交媒体平台都推出了" 未成年人模式 ",但是这一措施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023 年 12 月发布的《第 5 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97.2%,近九成未成年人网民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

记者调查发现,各网络平台的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平台不能精准识别未成年人身份,登录时不需要进行身份核实,未成年人模式由用户自主选择是否开启,有的平台未成年人模式被隐藏在设置菜单里,很难被发现。

△各平台 " 未成年人模式 " 设置方式

就这样,在未成年人保护模式这第一道防线失守的情况下,买家和卖家以求举牌和接举牌的形式,通过平台引流、算法推荐、私域交易,完成涉黄图片和视频的买卖。而除了举牌,在网上还有像 " 慢摇 "" 陪陪 " 等现象,也都用类似的方式,裹挟着很多不设防的未成年人深陷其中。

2024 年 1 月 1 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实施,相关部门重拳出击,持续开展 " 清朗 "" 净网 "" 护苗 " 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网络乱象,对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乱象坚持并保持 " 零容忍 "!

有话要说...